“教授,你说苞谷煮熟了营养不好,但是不煮熟牛吃了不消化啊。”
“要想提升利润空间,还得转变观念,在提高牛羊肉品质上下功夫。”
“好的饲料价格高,前期投入大,政府和饲料公司能不能给我们养殖合作社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
“咱们乡上可以成立一个养殖协会,把我们这些养殖散户都集中起来管理。”
7月14日下午两点半,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政府会议室里,全乡牛羊养殖大户、致富能手、乡村干部、青海大学高原动物研究团队的专家教授以及平安区富硒委、农牧局、农牧产品检测、饲料公司技术人员齐聚一堂,正在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引智聚智座谈会。
草畜联动 品牌聚财
牛羊养殖是洪水泉乡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洪水泉乡牛羊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产业链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发展养殖业摘掉“穷帽子”。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大量使用精饲料导致饲喂成本高、盲目使用廉价饲料和添加剂影响肉的品质、一味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传统养殖观念、粗放养殖方式弊端日益凸显,为突破瓶颈,扭转观念,倡导科学饲养,开创洪水泉乡富硒牛羊养殖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新局面,洪水泉乡党委、政府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召开以“育新机开新局、为了洪水泉乡美好明天”为主题的养殖座谈会。
“洪水泉乡山大地广,大量耕地适种饲草,只有用富硒土地种出的富硒饲草才能喂养出真正的富硒牛羊。”平安区富硒委时福存主任说。
洪水泉乡辖区内土地平均硒含量为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水平。近年来,由于大量人口外迁,耕地资源丰富,为种植燕麦、玉米等农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牛羊的饲喂一定要重视草料的作用,如果长期用精饲料饲喂就会失去反刍功能。”青海大学高原动物研究团队的王志友教授强调说。
“咱们的养殖户多数是自己搭配饲料,预混饲料和青储草也多来自外州县或外地,而洪水泉本身的富硒资源优势没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平安区农牧局张先忠主任一针见血指出目前的症结所在。
“专家们说得对呀,咱的牛羊来自牧区,要是不用洪水泉的饲草喂,和别的地方的育肥的牛羊还有个啥区别!”井儿沟村养殖户包庆生说。
“今年,我乡建成千亩燕麦饲草种植基地5处,种植燕麦饲草达1533.33公顷,今后乡政府还将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继续扩大饲草种植规模,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饲草需求。”乡长马海成说。
科学饲喂 品质变优
“教授,按你说的方法一天一头用料不超过5公斤,这牛斤数上不去咋办?”
“对啊,您说育肥周期要延长到8-10个月,我们都是6-8个月就出栏,时间长了饲料成本就上去了,这还能赚钱么?”
“好的饲料价格高,效果要是和我们自己配的饲料差不多,那我们不是亏了嘛?”
听了在座养殖户们的担心和疑惑,饲料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应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搭配合理的饲料配比,前期使用优质饲料喂养一只羊成本每天高4毛钱,而一个喂养周期后每只羊能多卖60元,您说哪个划算?一分价格一分货,廉价的饲料虽然价低,但是育肥效果不好,还有安全隐患。”
“大家都习惯用煮熟的玉米喂牛,这样不但损失了玉米的营养,还会破坏牛的胃,喂的饲料再多牛也吸收不了。”青海大学高原动物研究团队专家解释。
“不能光算眼前的那点利益,想要喂养出品质高、名声响的牛羊关键还得转变观念,只要牛羊品质上去了,洪水泉牌子响亮了,大家伙儿还愁挣不上钱么!”乡党委书记蒋友谊说。
绿色富硒 品味生活
“现在咱们的牛羊育肥都是拉进来小的、拉出去大的,商贩的利润没能作用在养殖户上,我们能不能在市场监管、产业链完善上想想办法,如果以后从我们洪水泉拉出去的是具有地理标志的鲜肉而不是育肥好的牛羊,那老百姓就能真正依靠牛羊养殖致富了。”海东市铭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玲玲谈道。
“没错,要是有了一套规范的标准,我们就能在源头上保证牛羊肉的品质,打出洪水泉富硒牛羊的品牌。”洪水泉村聚合专业合作社社长周成英说。
“我中心即将在平安区推广农牧产品检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机制,为绿色农牧产品提供可靠认证。”平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祁迎春说。
“乡亲们,乡党委、政府将协调相关部门在洪水泉建立牛羊养殖专家站和养殖协会,全力支持洪水泉乡牛羊养殖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这不仅需要农牧行业部门、企业和专家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养殖户的积极配合,我们要抓住新的机遇,用新方法、新理念、新途径把洪水泉乡打造成为海东牛羊养殖示范基地。
交流在这里展开,智慧在这里汇聚,技术在这里生根,可以预测,这场“智力风暴”将会为洪水泉乡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夏雨过后的洪水泉显得更加绿意葱茏,这个静卧在山岭上的小村庄正在孕育着生机。(陈俊 祁晓翠)